母乳分析儀的使用注意事項有哪些?
點擊量:
儀器操作前
- 設備檢查:在每次使用母乳分析儀之前,仔細檢查儀器外觀是否有損壞,如外殼破裂、顯示屏異常等情況。同時,確認儀器的各個連接部件是否穩固,包括電源線、樣本吸管等,避免因連接不良導致儀器故障或檢測結果不準確。
- 清潔與校準:使用專用的清潔工具對儀器的樣本檢測部位進行清潔,確保無上次檢測殘留的母乳或其他雜質。按照儀器操作手冊的要求,定期對儀器進行校準,校準過程需使用標準樣本,以保證儀器檢測的準確性。校準頻率通常根據儀器使用頻率和廠家建議確定,一般每周至少校準一次。
樣本采集與處理
- 采集時間與方法:建議在母乳喂養過程中,于乳汁流速穩定后采集樣本,一般為喂奶開始后的 3 - 5 分鐘。采集時應使用干凈、無菌的容器,避免容器污染影響檢測結果。采集量根據儀器要求,一般為 5 - 10 毫升。
- 樣本保存與運輸:若不能立即進行檢測,采集后的母乳樣本應保存在 2 - 8℃的環境中,保存時間不宜超過 24 小時。運輸過程中要確保樣本密封良好,避免晃動和溫度過高或過低,可使用便攜式冷藏設備進行運輸。
儀器操作中
- 正確進樣:按照儀器操作指南,使用配套的樣本吸管準確吸取適量的母乳樣本,緩慢、平穩地將樣本注入到儀器的樣本檢測池中。注意避免樣本中產生氣泡,若有氣泡,應輕輕敲擊檢測池使氣泡排出,否則會干擾檢測結果。
- 監測運行狀態:在儀器檢測過程中,操作人員需密切關注儀器的運行狀態,如顯示屏上的提示信息、檢測進度條等。若儀器出現異常報警,如溫度過高、檢測超時等,應立即停止檢測,排查原因。常見原因可能包括樣本量不足、儀器故障等,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后再重新檢測。
檢測結果解讀與儀器維護
- 結果解讀:檢測完成后,儀器會輸出母乳中各種成分的含量數據,如脂肪、蛋白質、乳糖等。操作人員應了解正常母乳成分的參考范圍,結合實際檢測結果進行分析。同時,注意不同儀器的參考范圍可能略有差異,應以儀器配套的說明書為準。若對檢測結果有疑問,可咨詢專業醫生或儀器廠家的技術支持人員。
- 儀器維護:檢測結束后,及時清理儀器的樣本檢測池和相關部件,使用清水沖洗后再用酒精棉球進行消毒。定期對儀器進行全面維護,包括更換易損部件,如樣本吸管、過濾器等。維護周期根據儀器使用頻率和廠家建議確定,一般每使用 50 - 100 次進行一次全面維護。